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梅州旅游,看这篇就够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8:13:23    


大埔-走进百候,领略中西结合之美

百候古镇

走进百候古镇,走进这里你会惊讶于这里的建筑之美。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占地面积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951平方米,中式堂横屋座东向西,共有8个厅12个房间;而西式为一座五跨三面回廊欧式洋楼,坐北向南,共有8个房间。这里是大埔县古民居保留数量最多的一个镇,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屋建筑共120多座,在这些古建筑群中,既有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又有别具一格的大小祠堂;既有原始典型的客家民居,又有亦中亦洋的建筑院落。百候古镇

走在小道上,抬头一看建筑的屋檐,不难发现屋檐四角翘起,上有精美雕塑等等。中式的建筑,屋檐上多是山水、花鸟、瑞兽、鱼虾等图案。有的经历风吹日晒,已经些许沧桑褪色了。而有的颜色依然那么饱和艳丽。就好像长在屋顶上的小花草,奔跑在屋檐的小生灵。一切都那么有动态。阳光挥洒在白墙上,和周围的树枝形成了趣味的光影图。

中式的大堂和西式的洋楼就在同一视线内,两者的碰撞反倒没有违和感,还颇有几分趣味建筑果。

西式的洋楼,墙上有着动物、花鸟等图案的浮雕,栩栩如生。还有高高矗立在建筑中央定格的时钟,似乎在提醒着人们百年前也曾有的辉煌岁月。

门口对出去还有一个尤其西式风格的小洋楼,绿草遮掩下,阳光的柔和普照下,沿着小洋楼转一圈,感受着一座座遗留下来的深宅第院,或古朴典雅、或中西合璧、或气势恢宏、或小家碧玉,雕梁画栋、丹楹刻桷、飞阁流丹、神工意匠,美奂美伦。

海源楼坐东向西,建筑面积752平方米,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该建筑系一座典型的中西合并作品,外形欧式,内为中式。楼高三层,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该楼糅合了西方教堂建筑风格,同时对客家传统走马楼兼收并蓄,素雅大方。屋顶继承了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呈“人字形”,阳光下更显美丽。

百候骑楼老街

“百侯骑楼老街”是位于百侯镇侯北片区,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全长1000多米,拥有各式骑楼80余幢。尤其现在是黄昏时刻,纵深延长开来的骑楼很是壮观。这些骑楼建筑既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又充满西方建筑风格。走在其中,还颇有几分70,80年代的外国街头感觉。

天色渐暗,这时候天空出现了粉色云彩,特别的美丽,就像走进了宫崎骏动画里,我喜欢这里,我喜欢这种小众之美。

边走着,发现两旁的小店铺倒有颇有几分人间烟火市井气息。近处老旧的发廊,墙上斑驳的墙面还有挂放的蓝色毛巾都在诉说着岁月蹉跎。路过见到堆积如山的竹篓篮子,这是大埔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作出来的。

傍晚6点多,学生们都放学了,骑着自行车在骑楼老街上,和我相遇碰了个满怀。他们的笑容比我们每个人笑的都要开心。这种简简单单的幸福可能就是源自于淳朴的生活吧。

千人长寿宴

刚好这次旅行遇上了梅州第二届的美食旅游文化节,就在西湖公园里面举行。我现场目睹了一番热闹,广场中心有不少音乐弹奏者,都是小朋友居多。身着红色黄色大褂,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我也忍不住上前驻足聆听。

这一次的亮点据说是“千人长寿宴”也是满怀期待啦。现场大家都是一番笑容满面的样子,还能看到大家都穿的好喜庆呀?!确定这不是在过年吗?

梅州乡县积极鼓励孩子们学习厨艺,弘扬梅州美食。因此只要持梅州本地户口,都可以免费学习到厨艺课程哦。这不,在现场我就看到了不少稚嫩的面孔,都在观摩学习。数百上千的厨师现场就位,在美食文化节正式开始以后就开始开锅煮美味佳肴了~

厨师们开始翻炒油锅,顿时香味扑鼻,烟雾缭绕,就等开吃了!

餐桌上的美食,我尤其喜欢这道梅菜扣肉,皮脂入口就化,肥而不腻,很美味。

边吃美食,边看表演。除此以外,台上浓郁的中国传统表演也是深的观众喜爱。

张弼士故居

仿佛走进油画里蓝天白云下,绿山环抱中的张弼士故居略显神秘感觉。盛开的三角梅,也是满眼绿意中的一抹红就在进去张弼士故居的小道上,也是近距离的欣赏这抹三角梅

关于张弼士,他足迹遍布东南亚与中国大江南北,住过的豪宅难计其数,但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与战火洗礼,完整保留下来的屈指可数。在东南亚,唯一保留得最完整的张弼士故居,应是槟城的“蓝屋”。而在广州梅州,也有存留下来的张弼士故居。

独具特色的客家房屋,还能看到清朝时屋内结构。墙面上的浮雕,虽然带着岁月的痕迹但是仍然清晰可见,精美绝伦,唯妙唯俏。

景区群山环绕,一水束腰,依托着南洋首富、清朝红顶商人、中国葡萄酒业奠基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整合了车龙村淳朴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色和独特的客家风情,成为融历史名人文化、客家古名居观赏、葡萄酒文化体验、生态乡村休闲为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旅游景区。

这是一家四合院房屋构建类型的民宿,抬头一看,是长方形状的蓝天。这时候阳光明媚,倾斜下来,和屋檐形成了光影般的美丽。

这里有许多绿植,奇形怪状的,细长细长的模样让我忍不住去触碰它。

还有这种放射状的植物,顶着星星般的帽子,这是什么宝藏植物呀?还真的蛮好看的。


投射下来的阳光穿过茁壮的树木叶洒在房屋上,倒影出完整的“自己”就好像在照镜子,发现了自己原来这么婀娜多姿。

秋天,是金黄色的季节。我在金黄色的稻田里大步行走,整个世界都是温暖的颜色。风吹草低,只见一头黑牛慵懒地在晒太阳。


这个小孔也有意思了,透过它能够看到部分的房屋。

北塘村

车子继续前行,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美丽的地方-北塘村。梅州大埔西河镇北塘村,全村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北塘村从宋末元初建村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历史的痕迹,在北塘村随处可见,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200多年的谦受堂、建于清光绪末年的辅德堂,还有700“高龄”的古树、数百年的古井、古庙宇等。

这里也不乏民宿,白色的房屋上爬满了植物,还有盛开的三角梅。尤其是这个黄昏落日之时,尤其美丽。

拿着水喷头,浇灌着这片绿地。顿时化身了勤劳的园丁。

走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些房屋上画上了可爱的涂鸦,这是农民伯伯认真劳作的模样。

俏皮的壁画让我忍不住在这里俏皮地拍上了几张

这里的村民都是自己种植蔬菜的,我看着这些绿油油的蔬菜长的肥硕大颗,它们的成长离不开村民的悉心浇灌。这种场景对于在城市生活已久的我来说,实属难见。

北塘村寻访古宅,可见简单的栈道,在满眼苍翠的田间蜿蜒,两旁是生长旺盛的各种果蔬,不经意间便把人们引入一座老宅子前。

绿油油的田野,还有盛开的三角梅,可能是三角梅的颜色部分存在干枯褪色了,所以变成了“白色”“橙色”“渐变粉白”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绿油油的田野,我仿佛掉进了油画里。

地上还有稻草人,但是这些稻草人可都不是直立着身躯哦,而是有的会弯曲着身体在拉车,还有的在田里插秧。我要不是凑过去认真看了一下,差点以为是真的农民伯伯在田里劳作呢。

田里灌溉,即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其种类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

我走在这小道上,还真的多次被突如其来的水给喷射。所以我要盯准水柱,低头弯腰。感觉自己活成了现实版的“蜘蛛侠”

大埔县博物馆

大埔县博物馆为县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从事征集、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等业务。馆内设一个大堂、8个主题展厅和4个名人展室。主要是展出大埔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山水风光等,以图片、文字、实物和模拟场景等形式展示了大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是大埔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展中心。走进大埔的历史长廊大埔县博物馆

透过玻璃柜子,看到许多小玩物,虽然是模拟物品,但是也是能够让我们能够了解到历史的文化。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这不,在博物馆里也能看到大埔县的“狮子们”

中山纪念堂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落成,是目前发现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全国首座中山纪念堂在广西梧州吗?其实不是的,随着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修复开放,这项历史纪录也已经被改写。位于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前的大型石碑记载,这座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落成,比建于1930年的梧州中山纪念堂早一年,是目前发现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一楼摆放的真人比例大的蜡像,生动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到三河坝劳军后与陈炯明在天主教学区内商议粤、桂、滇三地联军大计的情景,随侍的还有蒋介石、胡汉民等人。 大埔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客家民居博物馆。

二楼的馆内展示了许多关于孙中山的一些历史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详细浏览墙上的图片和资料哦。

三河中山纪念堂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小洋楼,楼高10米。堂的左前侧为鱼池,护以水泥栏栅,左为避水所,再前为碑亭,碑高3米,碑文为中山大学教授范琦撰记、当地书法家陈力堂隶书。站在二楼俯瞰景色全貌,纪念堂面前是两根石华表及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庄严威武。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位于大埔西部的三河镇,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三河坝的部分,不过也能看到三江交汇的支流。

韩江源客家母亲雕像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形象。

车子继续前行,我们暂时离开这个这片美丽的区域

看着车窗里出现的茶阳古镇仍然保留着如此浓厚的古韵。

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位于三河镇汇东村笔枝山顶,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和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馆、朱德雕塑、浮雕墙、门楼、长廊、花架、凉亭等。

门口处的“军魂”不禁让我对这个纪念馆肃穆起敬,是他们,是这些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的·生活,我们要学会感恩。

两边的树木茂盛,葱郁的绿意盎然。我们一步步踏上了台阶,因为去往纪念园里面都在走过这高高的台阶。

骄阳似火,走在干净的小道。来到八一广场看着眼前烈士简介纪念碑,处庄严正气的11座将帅全身铜像和9座烈士半身铜像屹立于大理石基座上,深情凝视着战斗硝烟、壮士热血熏染的这片红土地;上面讲述着烈士们的名字和事迹,让我们看着,铭记在心里。烈士们不屈的斗争和不朽的创造讲述着人民革命的光辉的胜利,它们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见证。

三河坝战役是由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和第九军直属教导团共约三千多人,据守三河坝,以防敌人从闽西、梅县抄袭我主力进军潮汕。朱德率领的起义军到达三河坝后,立即张贴"安民告示"组织群众,并严密布防,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一条通幽曲径之后,别有洞天,新打造的体验式战壕可谓惊艳!这里的雕像很好地给我们还原了当时的战役现场。

我们要铭记历史,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烈士们鲜红的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长寿老人-廖果

听说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也是常出长寿老人,今天我们也是去探望了一个叫“廖果”的长寿老人,她已经100岁了。走进她们家的房子,就能看到墙上还挂放着“廖果”老人的一些照片,她是一个勤于劳作的老奶奶,虽然百岁,但是身体却像70岁左右而已。

她养育了十个子女,听说其中有三个是其丈夫与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但她一视同仁把他们抚养长大。可能是家族遗传基因问题,家族的寿命都也都很长。我手里拿着的这张照片是奶奶再年轻的那会爬上了长城所拍下来的照片,真是令人钦佩的。而长寿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性乐观,保持开心。

住宿-大埔瑞锦酒店

梅州,我们入住的是瑞锦酒店,是大埔里住宿条件还算不错的酒店。富丽堂皇的大堂,竖直垂直而下的珍珠吊坠,在视觉上形成了瀑布泉流,直射而下。很是壮观。

走进房间,商务简约风格的空间里。一盏明灯照亮书桌,桌子上还摆放了一些书籍。其中不乏介绍大埔的书籍。

美食-大埔小吃文化城

说到大埔美食,这几天我们也是有口福了。在大埔小吃文化城里吃上了地道美味的大埔美食。

粄,在梅州是特别地道的一种美食。我也是头一回尝到。软糯中,里面是各种咸味的馅料。

笋粄(sǔn bǎn)是发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传统的客家小吃。笋粄制作包括粄皮和肉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肉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茅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入口都是脆口的笋丝,十分惹味。

珍珠粄原名老鼠粄,后来改名为“珍珠粄”。它是一种广东梅州著名的地方小吃,客家人民千百年来的传统美食,现在吃老鼠粄也是一种怀旧,在以前,老鼠粄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能吃到。现在人民生活改善,经常能在一些美食街吃到老鼠粄。边喝上口热汤再吃上口爽滑的条状“粄”十分暖胃。

豆粄也是和笋粄类似的做法,里面是咸味的红豆,吃的时候记得蘸取咸味的粉末吃,口感很特别。

梅州的鸡肉也是好吃,尤其是盐焗鸡,我特别喜欢。咸味适度,连骨头都是盐焗香味,吃的番寻味。

除此“粄”以外,这里还有其他好吃的大埔美食,要等我们来到现场细细品味一番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