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同为我军“旗帜”,威名远扬。
可鲜为人知的是,虽然两支部队都号称为“军”,但级别上其实不一样,前者的师长就能和后者的军长地位相当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八路军和新四军,又各自有着怎样的由来和故事呢?
两支部队的前世今生
八路军的级别要比新四军的高。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等人深刻意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于是组建了真正的人民军队,工农革命军。
后来叶剑英和叶挺等人举行了广州起义,我军开始使用红军一名。
等到地方红军陆续改编,我军顺利组建了一批正规兵团,这些队伍被归纳到一个旗帜下,那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本可以联合国军抗日,但由于蒋介石一心搞独裁,甚至发动了几次大围剿,所以最终不得不进行“分割”。
三大红军主力,离开了苏区进行了万里长征,最终成为了八路军的前身。
至于被留下来,继续在苏区坚持武装斗争的小股部队,最终分散到南方八省,并由地方游击队演化成了新四军。
就像主席所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必要的时候当有取舍。
因此八路军作为人民军队的主力,级别更高。
而这一点,从两支部队的番号上其实也能看得出来。
新四军的“军”,只是普通含义;可是八路军的“军”,却不能单独看。
因为“路军”才是它的完整番号。
路军的含义和集团军差不多,都是把几个军放在一块管的意思。
比如说山东韩复榘的第三路军,广东余汉谋的第四路军,以及广西李宗仁的第五路军等等。
至于第六路军和第七路军的旗号,则分别给了四川刘湘和云南龙云。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得出来,能拿到路军番号的基本都是地方实力派,不受蒋介石信任。
有此一说,就不难理解一心“围剿”的蒋介石,为何愿将我军编为八路军了。
后来八路军又改称为“第18集团军”,英文名称为“18GA”,比新四军的“ N4A”多的“G”,指的就是集团。
番号不同,两支部队的编制自然也不一样。
八路军旗下有三个主力师,每个师又分管两个旅,总人数大约46000人。
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一共却才1万多人,总人数还没有八路军一个师的人数多,实力上也逊色不少。
所以人们会说,“新四军就相当于八路军旗下一个师”。
直到抗战结束,两支部队的人数都维持在3:1左右,八路军发展到近百万大军,而新四军只有30余万人。
但是,不管怎样,大家对革命的热忱和忠诚是一样的,都是好样的人民军队。
聊完两支军队的级别差异,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故事。
八路军往事
先说八路军,改编后没多久,这支部队就开始东进抗日,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从事敌后游击战争。
由于开创出了独特的游击战术,所以八路军在战场上建树颇多,这让日寇畏惧,却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忌惮。
为了排挤和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散播谣言,比如说八路军“不服从军令”、“游而不击”等等。
甚至为了混淆视听,那些人还坚称应当取消八路军的番号,改为第18集团军。
长期以来,八路军这个称号逐渐深入人心,自然是不能轻易放弃的,于是1939年2月,我党明确指出,
“八路军名称,为敌人所畏,为国人所爱,绝不应轻易更改。”
后来蒋介石等人,为了取消八路军称号,甚至不惜故意引发反共摩擦,造成流血冲突。
他们以为自己谋划得很好,殊不知周总理一眼就看破了他们的阴谋。
在1945年4月发表的《论统一战线》中,周总理就明确指出,
“18集团军只是个战时编制,战后是可以随时取消的,而八路军作为我们的平时编制却不一样,应该保留。”
文章发布后,华北地区广大人民也纷纷表示,还是八路军听起来更顺口,18集团军太过拗口,最终蒋介石没能得逞。
而在多年抗战中,八路军的牺牲与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光是八路军对日伪军的作战就高达10万次,这支英勇的部队以40余万人牺牲为代价,歼灭了124万余敌人。
不仅如此,八路军还收复了华北和东北的大片国土,建立了四大解放区。
在那6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超过7000万人口,这些人为取得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到了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八路军被编入了解放军序列之中,但是仍旧没有改变“主力”的角色。
像四大野战军中的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东北野战军,都是从八路军改编过来的,战斗力十分强悍。
就连唯一剩下的华东野战军,也至少有1/3的“八路军血统”。
毕竟东野中的黄克诚,就是从八路军转向新四军的,像他一样的将士还不在少数,这些人亦是新四军的建军基石。
总而言之,八路军的故事不难概括,一个“主力”就足以形容,与之相比新四军的故事就复杂多了,更加坎坷。
新四军的故事
在1934年的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需要转移到湘西去寻找贺龙红二军团,开辟新的根据地,继续斗争。
不过当时中央苏区并未完全沦陷,需要一部分人继续战斗,为大部队撤离提供掩护,因此最终留下了16000多人。
这其中,有2000多人是无法跟随大部队突围的重伤员,剩下的也基本上是非主力部队。
让这些战士去对抗,拥有飞机大炮的几十万国民党部队,自然十分艰难,最终成功突围的只有1400多人。
在与上级联系断绝,没有根据地,也没有任何物资援助的情况下,这些人在敌方的统治区内斗争了三年。
一方面他们要躲过敌人的搜索和围剿,另一方面他们又要面对生存威胁,陈毅就曾回忆过那段艰苦岁月,
“天未亮,战士们就被湿衣冻醒,没吃的,只能去吃野蛇野菜。”
“敌人扫荡,山间一片焦土,战士们却愈加斗志昂扬,不肯屈服……”
直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党才放弃围剿、同意合作,不过当时两党依旧没有达成对红军改变的协定。
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这才不再阻挠国共谈判,促成了协议。
一开始的时候,国民政府指同意将陕西地区的军队改成八路军,对于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却一直没有积极的回应。
可我党自然是不会放弃那些当年留守苏区的老同志的,于是这也被列为谈判条件之一,这才有了新四军。
新四军虽然成立了,但是谁担任军长这个问题,又引发了新一轮争执。
蒋介石不同意由我党指派军长,我党也不想这支部队被国民政府吞并,最终叶挺成为了双方认可的人选。
叶挺昔日是蒋介石部下,蒋介石以为任命他当军长就能掌控新四军。
殊不知叶挺心向我党,在延安之行中直接向我党保证,新四军的军权会交由中共控制,国民党直接出局。
在随后的斗争中,新四军不仅面临着日军和伪军的威胁,同时还要应付那些国民党顽固派。
而地方顽固派,或者是在抗日军队和伪军之中摇摆的人,最后大部分都被新四军消灭或者改编了,黄桥战役便是例子。
还有中央顽军,为了抑制新四军发展,他们不断引发摩擦,甚至不惜激化矛盾,典型的例子就是皖南事变。
好在经历重重艰难险阻后,我们还是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据相关统计,抗战期间新四军累计作战2.46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9.37万余人,俘虏日伪军12.4万余名。
同时,新四军还在南方五省建立了8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光复国土25.3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400余万。
可以说,在抗战期间是新四军独立自主地肩负起了整个华中地区的抗战任务,有力限制和挫败了日军。
在解放战争中,由新四军转变而来的野战军也创造了不俗战果,这是人民的军队,也是光荣的军队。
了解完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故事后,想必大家能更容易对这两支军队进行区分。
那么除了来历不同,经历的故事不同之外,这两只军队还有什么区别呢?
两支军队的区别与贡献
其实,从军衔上来看,也能看出这两支军队的差异。
1937年两支军队改编的时候,八路军同志们的军衔,往往是要比新四军同志的军衔要高的。
比如说朱德,作为八路军总司令,他的军衔是上将,反观新四军军长叶挺,则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再说八路军的副司令彭德怀和参谋长叶剑英,都是中将军衔,而新四军的副军长和参谋长都是少将。
可如果我们拿新四军,来和八路军麾下的三个主力是对比,那就相似的多了。
无论是115师的师长林彪,120师的师长贺龙还是129师的师长刘伯承,都是中将军衔,和叶挺一样。
除了军衔之外,这两只军队所属位置和隶属关系也不同。
在抗战的时候,八路军总部设于山西,因此整体来说,在北边,而新四军总部在皖南,因此整体来看,在南边。
纵然是两支部队在抗战期间频繁分兵,进入不同区域作战,大致位置上还是很少变更的。
所以人们时常说,“我党在北边的军队是八路军,在南边的是新四军。”
战区的划分也同样如此,山西属于第二战区,而皖南属于第三战区,因此两支军队在很多时候都各自为战。
最后就是服装上的差异了,八路军一般采用的是灰色、黄白色以及草绿色制服,臂章上是“八路”或者“18GA”。
至于新四军,服装一般采用的是蓝灰色布料,材质往往比八路军的要好些, 臂章上一般是英文缩写“N4A”。
说起来,其实不仅仅是衣服,在抗战时期,新四军的装备往往也是要比八路军好些的。
一方面是蒋介石和国民党曾经争取过这支部队,另外一方面则是这支部队所属的位置与国民党近些。
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早期对这支部队进行过一定支援,后期想打压也不敢做得太过,因此新四军过得不错。
近些年来,时常有人夸大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忽略我党军队在敌后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这是不对的。
毕竟就连日本人,也在武汉失守以及百团大战后,对我军诚惶诚恐。
他们甚至不惜放松正面战场,想劝降国民党,以此来全力打压我军。
在抗战的最后5年半里,至少有64%的在华敌军和90%以上的伪军,是完全压在我军的肩上的。
他们疯狂进行扫荡、蚕食以及清乡,妄图以此打垮我们的斗志,迫使我们屈服,可最终都失败了。
反倒是我军,牵扯了敌人大量军力,甚至最终迫使他们不得不投降,我党部队的功绩,是应当被认可的。
总的来说,八路军和新四军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好样的人民军队,都值得后人牢记并报以崇高敬意。
没有他们的努力奋斗,没有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就没有新中国,我们每个人都该牢记这一点,以此自勉,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