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图经本草》有言:“荔枝才过,龙眼即熟”。可见龙眼成熟刚好晚于荔枝,上市多在荔枝摘完之后,故又称为“荔奴”。龙眼有些品种成熟于农历八月,古代将八月称为“桂”,加上其果实呈圆形,因此,龙眼又被称为“桂圆”。在很多地方,桂圆也特指干货,也就是晒干后的龙眼。
龙眼的丰收季来临,新鲜的龙眼肉质爽滑鲜嫩,汁多甜蜜,口感极佳。到了秋冬之季,过季的鲜龙眼经晒干或烘干得到的龙眼肉又是一味传统中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可见龙眼是珍贵的滋补身体的食物。如此美味食药两用的岭南佳果,相信大家都忍不住想多尝几颗,可不少人纷纷表示:龙眼虽是宝,可吃了会上火,我该如何吃呢?
中医认为,龙眼肉性温、味甘,入心脾二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症。因龙眼性温热,即使体质平和的人多吃也容易上火,更别说那些属于热性体质或是阴虚火旺易上火的人,龙眼吃多了简直是“火上添油”。
龙眼肉性温助火、味甘助湿,吃龙眼的时候要注意适量,不宜过量食用。
02
阴虚、阳盛和痰湿体质的人群少吃,发热、风热感冒、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口疮等患者不宜食用。
03
建议釆用煲汤的方式食用桂圆,直接吃较容易上火。
04
配合性凉、性平和之品共同食用,可减少因其温热之性所带来的不适,如桂圆百合莲子汤,或吃桂圆时不妨来杯菊花茶。
05
龙眼糖分含量高,且易塞牙缝,残渣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滋生,引起炎症,表现为牙龈发炎。吃完后及时清理牙缝中的果肉残渣,清水漱口,也就不会那么容易“上火”了。
龙眼肉不仅为食材,也是一味药材,始记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于药之上品。《本经》记载其“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那么,我们平时常吃的龙眼肉到底有哪些药用功效呢?
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心与夏天的关系密切,夏季宜养心。在炎热的夏季中,要借助外界升腾阳气的辅助,顺应时节,调养心脏。
龙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称之为“果中神品”,其中含有的丰富钾元素,铁元素等元素,有益于心脏。且龙眼肉味甘而补,性温善通,入心经而善充盈心血,有补心养心的作用。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食少体倦,营血亦少,血少则心失所养,故易出现心悸、健忘、失眠等症。
龙眼肉入脾经而善补脾益胃,助脾健运。同样,胃口不好的人食用桂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食欲。
龙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铁,铁能够促进合成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缓解贫血的症状,使面色红润。适合年老气血不足、产后妇女气血耗伤、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患者食用,尤其是有面色蜡黄、头发干枯、精神萎靡、容易疲劳等气血不足表现的人群。
清代名医王孟英曾用“集中神品、老弱宜之”来形容桂圆,认为它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对营养神经和脑组织有良好的作用。因此,龙眼也有“益智”之别称。龙眼肉可用于治疗心脾虚损或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特别适合劳心费神的人。
龙眼肉还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效。如龙眼肉含有一种类似于胶原蛋白的天然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后可改善皮肤弹性、持水力,并可与龙眼肉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形成叠加效应,有独特的美容养颜功效,对人体皮肤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桂圆8颗、红枣10颗、莲子20颗、银耳1朵、红糖15克。
做法:将桂圆肉、红枣、莲子、银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炖煮30分钟。煮好后,加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
功效:补心脾。适用于脾虚泄泻、虚肿,补气血,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
材料:龙眼肉15克、鸡蛋 2 个。
做法:龙眼肉加水煮约15分钟,然后打入鸡蛋,同锅共煮,蛋熟后,连汤一起服用。
功效:养血调经。适用于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经期推后、量少色淡以及产后血虚的调养。
材料:桂圆肉15克。
做法:把桂圆肉洗净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加盖焖一会儿,即可饮用。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桂圆肉。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适用于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
材料:配方1:新鲜龙眼肉(龙眼剥壳,核可以留也可去掉)、白酒。1比1配比。配方2:龙眼肉干200克、白酒600毫升。
做法:将龙眼肉放进细口瓶内,加入白酒,密封保存,百日后可开封饮用。
功效:有养心、健脾、安神的功效,尤善思虑过度、心脾亏虚、心悸失眠。适合终日思虑、心血亏虚、心神不宁、心悸失眠、食少体倦、面容憔悴萎黄者饮用。